发布日期:2025-05-08 浏览次数:5
为深化研究生学术素养培养,推动科研创新思维碰撞,5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第三期“青禾经典文献研读”在成栋楼72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经济管理学院李仲秋副教授和农业经济管理博士研究生姚江南担任领学人,围绕论文《Innovation Like China: Evidence from Chinese Local Officials’ Promotions》展开深度研讨,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洋,10余名研究生共同参与研讨。
姚江南以发表于国际顶刊的《Innovation Like China: Evidence from Chinese Local Officials’ Promotions》论文为例,从学生视角拆解顶刊论文的“门道”。姚江南指出,作为与同学们视角相同的学生,深知在学术论文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惑与挑战,希望以自身经验和论文为切入点,带领大家探寻研读好文章的门道。她围绕引言(引言的构成)、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识别策略、实证过程(结果)、结论及总结六部分展开细致讲解,并特别指出:“顶刊论文的每个章节都暗藏精密的设计逻辑。”
在引言部分,姚江南以本次研读的论文为例,着重对比英文与中文论文引言的差异,强调外文引言逻辑为开篇点明研究的重要性(现实意义、学术价值)、接着解释为何将研究聚焦中国、通过梳理现有研究,精准指出学术空白,并阐述自身研究视角,进而提出核心科学问题,在强调与现有文献对话后,自然引出研究贡献,整个结构逻辑紧密、层层递进。制度背景部分,姚江南强调,优秀的制度背景章节应该像齿轮组,既要独立呈现政策演进逻辑,更要与实证部分形成精密咬合,驱动整篇论文的叙事引擎。
姚江南强调识别策略是论文的关键,关键变量选取需保证测度准确可靠、数据来源丰富,控制变量选取要精准,避免控制对撞因子。实证过程是论文的实践,姚江南对基准回归、稳健性讨论、内生性讨论以及机制分析、异质性分析进行了深入解读。强调基准回归多采用逐步回归,要注重经济含义及控制变量系数的解释;稳健性讨论可通过合理删减数据样本、更改变量测度方式、更换模型等方式进行;内生性讨论需明确来源,谨慎选择工具变量,并对处理内生性后系数与基准回归系数的变动进行详细解释。分享结束后,现场师生展开热烈讨论。师生就数据选取、工具变量选择、文献堆砌等问题积极提问,姚江南进行一一解答,现场学术氛围浓厚。活动最后,李仲秋副教授总结称,学术训练需兼顾“深度研读”与“主动输出”,顶刊论文的逻辑、方法与细节处理值得学习,但研究者更需保持批判性思维,思考“如何基于此开展自己的研究”。
“顶刊论文是科研的‘教科书’,但读懂只是第一步,关键是以批判性思维寻找自己的学术坐标。作为学院“青禾论坛”学术品牌的重要组成,本次活动通过“顶刊框架+学生视角+实战讨论”的创新模式,为学术新人提供了一套可复制的精读方法论,助力科研能力进阶。未来,学院将持续举办系列研讨,助力研究者在学术道路上深耕细作、创新突破。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
邮编:150030
电话:0451-55190254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201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