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我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举行“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签约合作仪式

发布日期:2025-10-15      浏览次数:22

10月11日,我校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在成栋楼13楼大数据与智能商务报告厅举行“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签约合作仪式。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学院书记姜梅林,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胡向东,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所长步志高,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毛世平,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姜毓君,现代农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首席专家郭翔宇,以及研究生院、教务处、社会合作与成果转化中心等职能部处参加签约合作仪式。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洪亮主持签约合作仪式。

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王洪亮主持签约仪式

姜毓君致欢迎辞。他指出,乡村振兴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胸怀“国之大者”,敏锐洞察时代需求,将“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纳入全院研究生培养必修体系,充分体现了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使命担当和卓越的教育远见。他表示,能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这样的国家队合作,对我校而言是一次极为宝贵的学习机遇,此次合作必将为我校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能。他强调,合作共赢方能行稳致远,携手并进始见力量磅礴,坚信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下,在双方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一定能在东北农业大学的校园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结出丰硕的育人成果。

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姜毓君致欢迎辞

刘现武在致辞中指出,作为国家农业科技领域的“国家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始终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核心使命,七十余年来已在农业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全院已构建起涵盖作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经济等12大门类的完整学科体系,通过科技创新工程,持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科技动能。他强调,科技赋能与理论指引是深入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要义,这正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精心打造“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初心所在。该课程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学院牵头,汇聚了张合成研究员等一批深耕“三农”领域的专家学者,系统谋划、精心设计、全面推广,旨在培养“一懂两爱”的优秀人才队伍。他希望,以此次课程签约合作为纽带,持续夯实院校合作基础,加快推进合作育人机制,为乡村振兴建设源源不断输送高质量人才。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致辞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学院执行院长毛世平以及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余志刚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双方签署合作协议

随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开讲“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第一课。他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详细梳理了我国“三农”发展态势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要义,深入讲解了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重点难点以及国内外乡村发展经验,引导同学们牢记农科学子初心使命,夯实“一懂两爱”思想基础,坚定服务“三农”信心,积极投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伟大事业。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系教师代表、150余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学习。授课过程中,张合成与师生们充分交流,课堂氛围活跃。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开讲“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第一课

据悉,“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课程自2020年在全国率先开设以来,以其前瞻的定位、系统的设计和强大的师资,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已成为全院研究生的必修课。课程紧密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设置了十个专题,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学院院长张合成研究员领衔,组建了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此次课程签约合作仪式的举行,是经济管理学院推动学科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未来,学院将持续引入高质量课程进课堂,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更多卓越人才。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

邮编:150030         电话:0451-55190254

书记邮箱:jgsj@neau.edu.cn

院长邮箱:jgyz@neau.edu.cn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201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