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4-25 浏览次数:7
为深化研究生科研素养培养,促进学术思想碰撞与创新,4月23日,经济管理学院第二期青禾经典文献研读在成栋楼720会议室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特邀经济管理学院李仲秋副教授,围绕论文《How and when generative Al use affects employeeincremental and radical creativity》展开深度研讨,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洋,10余名研究生共同参与研讨。
李仲秋老师领学经典学术文献
活动伊始,副院长王洋强调“小而精”研讨模式的优势,鼓励在场研究生打破思维壁垒,大胆提问、积极互动。她指出:“学术交流的价值不仅在于答案,更在于探索问题的过程。”李仲秋副教授以亲身经历切入,坦言“学术紧张感源于准备不足”,并通过分享国内高校学生勇于提问的案例,激励参与者在学术探索中勇于表达。她提出:“即便问题看似‘幼稚’,敢于发问已是学术突破的起点。”
在论文研读环节,李仲秋老师以《How and when generative Al use affects employeeincremental and radical creativity》这篇论文为切入点,带领大家精读剖析。从题目入手,详细解读“how” 和 “when” 在论文中的深层含义,揭示不同表述背后所蕴含的中介效应与调节变量,让晦涩的学术逻辑变得通俗易懂。介绍生成式 AI的概念、核心特点与应用场景,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l)能有效激发员工创造力,但其策略性应用机制有待探索。紧接着,对论文结构与研究方法进行系统梳理,详细讲解问卷调查法的实施步骤、优缺点,指出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揭示不同场景下GenAl通过双元学习影响创造力的路径,并考察技术易用性的调节作用。研究成果为人机协作策略优化提供重要启示。
研讨过程中,围绕学术探索方法论,李仲秋老师系统解析了文献阅读、选题挖掘到论文撰写的全流程技巧。选题策略,建议从社会现象、方法创新、灵感火花及文献缺口多维度捕捉研究空白;文献精读,强调在阅读中同步总结研究问题、理论贡献与方法论,建立系统性笔记;投稿技巧,推荐关注新兴期刊窗口期,把握学术“蓝海”机遇。答疑互动环节,针对学生提出的理论选择、变量表述、引用格式、期刊选择等问题,主讲人结合自身丰富经验和审稿经历,逐一耐心解答,提出诸多实用建议,如选择理论时应聚焦,避免过于繁杂;引用格式需规范,可参考优质论文;选刊要综合考量,关注期刊收稿量、审稿周期等。
以研讨为起点,开启科研新征程。作为学院“青禾论坛”学术品牌的重要组成,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研讨模式,为研究生搭建高阶学术训练平台。未来,学院将持续举办系列研讨,助力研究者在学术道路上深耕细作、创新突破。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长江路600号
邮编:150030
电话:0451-55190254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 201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